1、混凝土凝结硬化缓慢主要是由于缓凝型外加剂使用不恰当或掺量过大,水泥中熟料含量偏低,混合材用量偏高,混凝土水灰比偏大、施工过程中雨水的渗入、混凝土掺合料掺量偏大、拌和水或环境水中含有机质,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2、使用前不了解外加剂的性能、作用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在工地使用多种外加剂的情况下将外加剂混淆使用,如将缓凝剂当早强剂使用,或把掺量弄错,人工多掺外加剂。
3、混凝土搅拌楼的电子秤传感器失灵、秤量容器下的放料旋塞运转磨损产生较大间隙而使外加剂从中泄漏等造成计量不准,掺量增加较多。
扩展资料
由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是一个专业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模式基本定型且比较单一,设备配置先进,不仅产量大、生产周期短,而且几率较为准确,搅拌较为均匀,生产工艺相对简洁、稳定,生产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现全天候生产,质量相对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更稳定可靠,提高了工程质量。
简单来讲,就是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采用先进设备按照程序中预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半成品。相比早期人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其材料掺杂比例、容重等更加准确。因而,现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无须人工自行添加水或其他组成材料,而自行再次添加也属违规行为,也致使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或质量得不到保证。
随着21世纪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多功能化、施工与应用环境的复杂化、应用领域的扩大化以及资源与环境的优化,人们对传统的商品混凝土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搅拌一般都是些临时性设施,条件较差,原材料质量难以控制,制备混凝土的搅拌机容量小且计量精度低,也没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因此,质量很难满足混凝土具有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需要。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集中、规模大,便于管理,能实现建设工程结构设计的各种要求,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特别有利于散装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推广应用,这是保证混凝土具有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得必有条件,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和能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异常凝结
现浇混凝土水泥不凝固可能的原因有:
(1)冬季施工气温低,国家标准水泥凝固时间的温度试验室温度是17—25°C,养护箱温度是20±3°C,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10小时。
(2)水泥的凝结时间不合格。
(3)混凝土中水泥配比量小。
如果所用水泥强度指标不合格,即便是能按期凝固,混凝土的强度也难达到所需值。
建议对所用水泥与混凝土配比与相关单位联系反映,进行复查。
1;水泥本身强度不够,结构力差;2:水灰比过高(搅拌时水掺多了),体现在预制构件表面起砂,起灰。底模和侧模处结构良好,但有些气孔。这是因为加水过多,水泥水化完成后,多余的水分会在空气中蒸发,混凝土出现疏松的结构状态,强度降低。3:表面起砂的另外原因是养护不当,过早浇水会造成伤水,过晚会烧坏。4:砂子过细,含泥等杂质。 水泥已放了一个月了,它的强度肯定比出厂时要低,你可以用部分水泥同样配制砂石,用水量减少(大约5斤水10斤水泥),拌和好后放置在泥地上两三天看看结构情况。
水泥的假凝和快凝通称为水泥的早期凝固。假凝是指水泥掺水拌和后,几分钟内物料就显示凝结的特点,而后,经过剧烈搅拌,水泥浆又会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这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即过早变硬现象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却影响施工。
水泥的快凝与假凝不同。假凝放热量极微,而快凝放出大量热量;快凝的水泥浆体重新搅拌不能再恢复塑性;水泥的快凝多是由于水泥中SO3掺入量不足或配料不当而引起,而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在水泥粉磨过程中温度太高(如达150℃),造成部分二水石膏脱水生成半水石膏:
CaSO4·2H2O CaSO4·1/2H2O+3/2 H2O
当水泥调水后,半水石膏迅速水化成二水石膏晶体析出,形成二水石膏的结晶网,使水泥浆很快固化,再经过剧烈地搅拌,又能使已固化的水泥浆体重新恢复塑性,而快凝则不能。
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浇筑及养护期间气温过低,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而言,气温低于5度时,不加防冻剂,凝结硬化显著变慢,甚至停止凝结,严重的会造成冻害;
2、用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混凝土,尤其是低温条件下,一个星期不硬化是有可能的,我在工地遇到过这种情况。此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加过量粉煤灰、矿渣、火山灰时,也会使凝结速度变慢,尤其是低温时;
3、掺加了缓凝型外加剂,尤其是过量使用时,会导致一个星期不凝固的情况。
4、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中石膏比例过大;
5、水泥过期失效;
6、水泥细度不合格,过粗或粗颗粒过多,导致水化速度变慢;
7、拌和用水显酸性,或骨料中存在酸性物质,与水泥中碱性成分中和,降低了水泥活性等。
以上1--3项原因是最常见的,解决办法也有:如提高混凝土环境温度、加强养护、蒸汽养护等,会加快混凝土凝结硬化速度,对后期强度也无大影响。
4---7项不十分常见,其中4、6项会影响工期,最终强度损失不会很大。对下步浇筑的混凝土,可对水泥再次检验核查,必要时更换;针对相应情况,在混凝土中掺加防冻剂、早强剂或减水剂等适合的外加剂。
5、7两项则会对混凝凝土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弄不好怕要返工了。
发表评论